首页 >> 《江南一怪》 >>《江南一怪》连载 >> (九)五十考律,夫人鼓励事竟成 辞职办所,众人支持所兴旺
详细内容

(九)五十考律,夫人鼓励事竟成 辞职办所,众人支持所兴旺

从1985年担任企业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到1992年,短短八年时间里,吕思源从一个不谙法律的中文系高才生,成长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法律工作者,成了当地闻名遐迩的“大律师”。他的法律服务范围,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本企业的法律服务了,社会上慕名而来的当事人令他应接不暇。吕思源并没有沉醉在荣誉的光环里。与这个时代大多数“律师”一样,他心里一直埋着一块心病:自己还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律师。
改革开放初期,律师这个职业一度仍被认为是“为坏人说话”的职业。那时,老百姓很不理解:为什么那些犯罪分子犯了法,还要律师出面帮他说话。于是,在一些人眼里,律师就成了坏人的“帮凶”。甚至出现过当庭殴打律师的事件。而那时的律师职业,也不是自己想当就当的,是组织上安排分配的。律师事务所在司法行政内部,是一个独立的行政部门。从业律师构成也主要由五十年代的一批老律师以及刚从大专院校毕业分配到司法局的干部。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一方面是社会大量的需要,一方面却是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青黄不接。于是从1986年起,司法部决定首先在内部试点进行两年一次的律师考试。经过六年的摸索,1991年起,律师考试正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考试制度,同时成为难度最大、信誉度最好的考试之一。
在法律人才短缺的八十年代,一批企业的法律服务工作者脱颖而出。吕思源就是其中一个。尽管他不是法律专业科班出身,但丰富的办案经验,使他早已成为这一行业的行家里手。随着律考的开放和越来越规范的执业要求,执业考试这道槛,像筛子一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当时,摆在吕思源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是“解甲归田”在企业里安于现状,当一方“名律师”;要么是参加律考,考取律师资格后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律师职业,而且作为建所的发起人和合伙人必备律师资格。几年的律师工作实践,他对律师业已十分钟爱。律师能为人排忧解难,直接为国家长治久安效力。他更想自己能为发展律师事业尽力。
吕思源选择了后者。
这是1992年。这年他50岁。
但考取律师资格又谈何容易,当年,在省司法厅举办的律考复习班里,多了个头发花白的考生。那个考复班,数他年纪最大。来上课的老师,有的与吕思源认识,见到吕思源都尊重地叫他“吕大律师”。这搞得他很难为情,心想:如果考不出,岂不更无脸见人?
那是一段令吕思源至今难忘的日子。白天,在没有空调的教室里汗流浃背地听课做笔记。晚上,常常忍受着蚊子的叮咬挑灯夜战到黎明。像一个不知疲劳的机器人。一个月几乎坐着不动,肚子大得所有的裤子都穿不下了。
在考复班学习期间,他回了一次家。一到家,他感觉浑身像散了架似的,倒头便睡。醒了,他对蔡文仙说:“夫人,太累了。我不想考了。我没有把握……。”
蔡文仙一边给他沏茶一边一语中的:“是不是怕考不出来让人笑话?”
“知我者夫人也。”吕思源笑道:“什么也瞒不过你。夫人,你想想,我一个五十岁的人,还同这帮小青年一起较劲,有什么资本啊?”
“你这就不对了,背着那么重的思想包袱如何考得好?你不是常说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吗?你不妨把律考看作是一次系统的学习。学习总是要考试的嘛,把最后的考试当作是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不就好了。现在世界潮流就是强调‘终身学习’制度嘛!”在浙师大中文系任教的夫人,三句话不离本行。
吕思源一拍脑袋:有理!
“你考上考不上都无所谓,对吧。你现在的身份是国家干部,不当律师可以继续当干部啊。”
从金华回杭州,吕思源轻装上阵,没了一丝心理压力。
几个月后,市司法局通知吕思源:你通过了律师考试。
握着那纸分别记明各项科目成绩的通知书,吕思源看了很久很久。
那年,全国律考录取率仅为8%。
考取了律师资格,吕思源领取了律师执业证,建立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愿望在胸中涌动。据吕思源自述:“参加律考,就是为了办所!”
1994年5月18日,吕思源参加兰溪一大型旅游项目的开业典礼。典礼上,一位受邀的省城的领导让他看着眼熟。下了台,这位叫赵征的《文化娱乐》主编笑呵呵地递了张名片给吕思源:“在下赵征,请多指教。”
“你是不是还有一个名字?”吕思源不解地盯着他。
“对啊,你怎么知道?”
“你是赵龙彬!”
“你是……哦,你是‘状元’!”
时隔三十年,两位当年高中的同窗好友紧紧拥抱在一起。
“我看兰溪太小了,已经养不下你这条大鱼了。怎么样,老同学,我支持你,到杭州开办律师事务所。”
“谈何容易啊,老赵,我也想过到深圳办所,但一是年纪大了,再过几年就该退休了,二是现在身份是国家干部,如果办所,就要辞职下海!”
“确实,对你来说这样的选择很困难。老同学,如果哪天想通了到杭州来发展,我全力支持。”
赵征的一席话说得吕思源心里热乎乎的。那个埋在心底里的梦想一夜间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蔡文仙,希望能得到她的支持。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个人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是最幸福的。我支持你,大不了所办不成,用我的退休工资养活你……”没想到,夫人的态度竟然那么鲜明。
“爸爸,你放心。如果你办所失败了,你老时,我们养你……”两个女儿的话更让他感动。
1994年7月,吕思源作出了人生最大的一个决择:辞职办所。这一年,他52岁,离他退休时间仅差3年(企业内定男55岁可以退休)。
同年7月22日,他向省司法厅提交了办所报告。省厅给予大力支持。9月28日,省司法厅正式批文,同意建所,取所名为昆仑律师事务所,取意于“法重昆仑”。从此,杭州多了一个仗义执言、为国护法、铁骨铮铮的大律师,又多了一家为民请愿、无私援助的知名律师事务所。
话说吕思源初到杭城,借了四万元钱白手起家。为了节省开支,他在小弄堂里租了两间民房。四张桌子,一部电话外加一块招牌就是事务所的所有财产。但在名所名律师汗牛充栋的省城,他一个兰溪的“名律师”当时几乎没人知晓。整整三个月,吕思源只代理了一件案件,收费1000元。
那段时间,为了节省住宿费,晚上就睡在由几张办公桌拼成的“床”上。为了吃上一餐便宜的快餐,他可以走上两站路……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得知吕思源“下海”,给他送来了一只“大哥大”。见状,同所的青年律师为吕思源写了一首打油诗:手持大哥大,脚穿破皮鞋,吃的是盒饭,睡的是高炕。
一次聚会的酒席间,一名某报专跑政法线的记者问他:“吕律师,作为一名外地来杭办所的律师,在杭州这个高手如林的法律服务市场,我想问一个问题:你在杭州能呆多久?”
吕思源一阵爽朗的大笑后,说:“我用这个动作来回答你的问题”。他将满满的一杯酒一口喝了个精光。那位记者很聪明,一下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有其量喝其酒!有志者事竟成!我敬你,预祝你成功!”那记者举杯敬酒。
办所初期,尽管事务所条件很差,但吕思源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以一个律师的正义感,免费为比他更困难的百姓尽力。每次省司法厅和省律师协会举办义务法律咨询,他都踊跃参加。1995年,在少年宫广场由省司法厅和《浙江法制报》联合举办的“浙江省名律师法律援助活动”咨询现场,吕思源又一次成了众媒体报道的焦点人物。
随着几个案件如“朱振林盗盖公章”案、青田“狗”案等大案要案的新闻披露,律师吕思源和昆仑所渐渐被人所认识,名气越来越大。
一年后,事务所在杭州黄金地段——武林门广场租下了办公楼;2000年,又全资买下了25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执业律师也由初创时期的四五个律师,发展到现在内设五个部门,从业律师二十多人的省直属知名所。吕思源本人也两次被评为省直“十佳律师”。1996年更是被英国剑桥大学传记研究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第12卷。

特别重视、全心致力发展律师业并分管律师工作的省司法厅副厅长胡虎林高兴地对吕思源说:“老吕,现在你可是知名律师了。昆仑所也是社会知名所啊。你们肩上的担子不轻。我诚切地希望你发扬‘敢动真碰硬’的精神,把案子办得更好,把所办得更好!” 


联系电话
更多
联系方式
更多
联系方式
更多
  • 联系地址

    联系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376号龙都大厦主楼705室

关注博客

关注公众号